这不是「民族团结」,这是他妈的「中日亲善、共存共荣」!
首先感谢@习五一 先生的资料分享。
㈠ 事实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副主任胡绍皆看来,富荣社区的民族团结工作是生动的、具体的、鲜活的,「2018年开斋节和端午节是结合在一起的,开斋节是回族的节日,端午节是汉族的节日,汉族人吃清真餐没有问题,那么汉族人请回族人吃饭的时候怎么办?富荣社区的居民互相尊重彼此的习惯,不仅把客人请过来,而且把他们家里的锅也背过来。」
上文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网站2018年7月26日报道《宁夏富荣社区:居民互相尊重,民族团结之花常盛常开》中的一段文字。
这篇报道里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副主任胡绍皆」的看法的原文是:
「富荣社区的居民互相尊重彼此的习惯,不仅把客人请过来,而且把他们家里的锅也背过来。」
凊眞老大哥在看着你!
#凊眞老大哥在看着你!
对事不对人,我认为@老李随想 博主还是太厚道了。君子可以欺以方,人家那边已经这么操作了几十年,咱们被少骗一次也是好的。
我再重复一遍:只要《九省市联合发布凊眞食品认证通则》没有予以撤销,「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仍有《凊眞食品认证通则》的解释权。
那么「凊眞食品是倧嘋食品」就是明文法律规定的结论。
不论是打多少补丁、有几个人出来讲话、民间人士出来和稀泥都是没法改变这个事实。甚至这些讲话补丁解释都有为「凊眞食品是倧嘋食品」打掩护,指鹿为马、混淆视听以便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为了天堂的位份
究竟是「讲话大」还是「法律大」?这是常识吧?我读书少,只听过「依法治国」没听过「依讲话菭国」。
很难相信,一个囬族人口超过62%的宁夏囬族自治区的博物馆会搞错「囬族服饰」,或者公然「抹去传统民族服饰」,这未免太骇人听闻。
更别说在吴忠市红寺堡区这么个特殊的地方,这是我抄录的红寺堡区政府网站上的介绍。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 1999年开发建设,2009年设立吴忠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红寺堡镇、太阳山镇、新庄集乡、大河乡、柳泉乡)、1个街道办事处(新民街道办事处)、5个城镇社区(罗山、鹏胜、创业、振兴、东方社区)、63个行政村, 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历经15年开发建设,累计开发整理水浇地60万亩,异地搬迁安置宁南山区8县移民23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以上, 谱写了“沙丘起高楼,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建设壮歌,从根本上解决了宁南山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全区上下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移民安居的良好局面。」
很难相信,一个囬族人口超过62%的宁夏囬族自治区的博物馆会搞错「囬族服饰」,或者公然「抹去传统民族服饰」,这未免太骇人听闻。
更别说在吴忠市红寺堡区这么个特殊的地方,这是我抄录的红寺堡区政府网站上的介绍。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 1999年开发建设,2009年设立吴忠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红寺堡镇、太阳山镇、新庄集乡、大河乡、柳泉乡)、1个街道办事处(新民街道办事处)、5个城镇社区(罗山、鹏胜、创业、振兴、东方社区)、63个行政村, 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历经15年开发建设,累计开发整理水浇地60万亩,异地搬迁安置宁南山区8县移民23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以上, 谱写了“沙丘起高楼,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建设壮歌,从根本上解决了宁南山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全区上下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移民安居的良好局面。」
很难相信,一个囬族人口超过62%的宁夏囬族自治区的博物馆会搞错「囬族服饰」,或者公然「抹去传统民族服饰」,这未免太骇人听闻。
更别说在吴忠市红寺堡区这么个特殊的地方,这是我抄录的红寺堡区政府网站上的介绍。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
1999年开发建设,2009年设立吴忠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红寺堡镇、太阳山镇、新庄集乡、大河乡、柳泉乡)、1个街道办事处(新民街道办事处)、5个城镇社区(罗山、鹏胜、创业、振兴、东方社区)、63个行政村,
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历经15年开发建设,累计开发整理水浇地60万亩,异地搬迁安置宁南山区8县移民23万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以上,
谱写了“沙丘起高楼,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建设壮歌,从根本上解决了宁南山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全区上下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移民安居的良好局面。」
55 post articles, 7 pages.